只爭朝夕,未來可期| 江蘇產研院召開2020年專業研究所工作交流會,院長劉慶深度分享
- 分類:產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8-05 09:34
- 訪問量:
【概要描述】為綜合評價專業研究所的發展績效、促進所際之間的交流合作、提升研究所運營管理能力,7月30至31日,江蘇產研院在南京召開一年一度的專業研究所工作交流會。
? 江蘇產研院黨委書記胡義東主持會議,各研究所分別就過去一年的總體建設進展、戰略規劃研究、標志性成果產出、創新資源引進、人才隊伍建設、平臺設施提升、服務企業績效和治理體系完善等工作進行匯報。
? 30日晚,與會所長參觀了江蘇產研院新址。在新址會議室,院本部領導、各專業研究所所長分組召開了別開生面的“頭腦風暴研討會”,圍繞如何加強專業研究所人才隊伍建設,如何快速提升研究所技術研發能力、產出標志性成果,如何建設研究所治理體系、提升內部管理能力,研究所發展定位、模式及路徑等議題交流新思想、碰撞新火花。
? 31日上午,深度感知技術研究所所長岳玉濤、先進能源材料與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周少雄、醫學免疫技術研究所總經理俞逢佳、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進儀分別進行小組討論總結發言,交流了思想碰撞的“新成果”。
? 院長劉慶做總結發言。他系統闡述了江蘇產研院在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營造產業創新生態方面的具體做法,并重點分析了在產業創新人才生態構建中,“培養人才”的重要意義。
? 2020年,我國高校研究生擴招超過20%,研究生教育改革恰逢其時。劉慶院長指出,高校擴招的專業及類別與江蘇產研院高度契合,大家應抓住機遇,積極推進與高校的合作,這既是對創新資源的拓展,也是對未來人才培養的探索。他表示,研究所是集萃研究生聯合培養的主要陣地,期待更多研究所加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江蘇產業的需求為課題,以專業研究所和企業研發中心為平臺,以研究所研究員和企業的工程師為合作導師,與海內外大學實施研究生(博士后)聯合培養”,面向產業、面向未來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共同建設“集萃大學”。
? 會上,劉慶院長重點分享了對研究所發展建設的深度思考并提出了具體要求。他認為,當前,加盟所采取“一所兩制”的運行機制,兼顧了高水平創新研究與高效率技術開發轉移人員的聘用管理;但各個加盟所的改制也是發展必然面臨的重要命題,各所要勇于創新、敢于作為,實質性、規范化推動改革步伐。
? “無私是所長最大的管理才能?!眲c院長表示,將“成就他人、成就團隊、成就企業”放在首位,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他指出,研究所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硬件平臺、人才團隊、核心技術、集成能力以及協同資源,研究所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與高校院所和園區之間的坦誠溝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協同協作,也離不開各所短、中、長期發展目標的兼顧與平衡。
? 劉慶院長表示,院本部的定位在于戰略研究與布局、重大項目組織實施、創新資源對接、績效評價引導、統籌協調服務等。集萃通過創新體系的打造、創新生態的建設,盡所能為研究所發展提供了好的資源與空間,期待專業研究所能夠厚積薄發,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
? “江蘇產研院十周年的目標,是基本建成開放完備、葆有活力和競爭力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和生態?!眲c院長表示,未來,在全體集萃人的共同努力下,江蘇產研院將打造一流研發平臺、建設一流研發隊伍,探索有效的激勵機制,建立開放的合作模式,努力成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促進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只爭朝夕,未來可期| 江蘇產研院召開2020年專業研究所工作交流會,院長劉慶深度分享
【概要描述】為綜合評價專業研究所的發展績效、促進所際之間的交流合作、提升研究所運營管理能力,7月30至31日,江蘇產研院在南京召開一年一度的專業研究所工作交流會。
? 江蘇產研院黨委書記胡義東主持會議,各研究所分別就過去一年的總體建設進展、戰略規劃研究、標志性成果產出、創新資源引進、人才隊伍建設、平臺設施提升、服務企業績效和治理體系完善等工作進行匯報。
? 30日晚,與會所長參觀了江蘇產研院新址。在新址會議室,院本部領導、各專業研究所所長分組召開了別開生面的“頭腦風暴研討會”,圍繞如何加強專業研究所人才隊伍建設,如何快速提升研究所技術研發能力、產出標志性成果,如何建設研究所治理體系、提升內部管理能力,研究所發展定位、模式及路徑等議題交流新思想、碰撞新火花。
? 31日上午,深度感知技術研究所所長岳玉濤、先進能源材料與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周少雄、醫學免疫技術研究所總經理俞逢佳、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進儀分別進行小組討論總結發言,交流了思想碰撞的“新成果”。
? 院長劉慶做總結發言。他系統闡述了江蘇產研院在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營造產業創新生態方面的具體做法,并重點分析了在產業創新人才生態構建中,“培養人才”的重要意義。
? 2020年,我國高校研究生擴招超過20%,研究生教育改革恰逢其時。劉慶院長指出,高校擴招的專業及類別與江蘇產研院高度契合,大家應抓住機遇,積極推進與高校的合作,這既是對創新資源的拓展,也是對未來人才培養的探索。他表示,研究所是集萃研究生聯合培養的主要陣地,期待更多研究所加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江蘇產業的需求為課題,以專業研究所和企業研發中心為平臺,以研究所研究員和企業的工程師為合作導師,與海內外大學實施研究生(博士后)聯合培養”,面向產業、面向未來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共同建設“集萃大學”。
? 會上,劉慶院長重點分享了對研究所發展建設的深度思考并提出了具體要求。他認為,當前,加盟所采取“一所兩制”的運行機制,兼顧了高水平創新研究與高效率技術開發轉移人員的聘用管理;但各個加盟所的改制也是發展必然面臨的重要命題,各所要勇于創新、敢于作為,實質性、規范化推動改革步伐。
? “無私是所長最大的管理才能?!眲c院長表示,將“成就他人、成就團隊、成就企業”放在首位,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他指出,研究所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硬件平臺、人才團隊、核心技術、集成能力以及協同資源,研究所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與高校院所和園區之間的坦誠溝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協同協作,也離不開各所短、中、長期發展目標的兼顧與平衡。
? 劉慶院長表示,院本部的定位在于戰略研究與布局、重大項目組織實施、創新資源對接、績效評價引導、統籌協調服務等。集萃通過創新體系的打造、創新生態的建設,盡所能為研究所發展提供了好的資源與空間,期待專業研究所能夠厚積薄發,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
? “江蘇產研院十周年的目標,是基本建成開放完備、葆有活力和競爭力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和生態?!眲c院長表示,未來,在全體集萃人的共同努力下,江蘇產研院將打造一流研發平臺、建設一流研發隊伍,探索有效的激勵機制,建立開放的合作模式,努力成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促進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 分類:產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8-05 09:34
- 訪問量:
為綜合評價專業研究所的發展績效、促進所際之間的交流合作、提升研究所運營管理能力,7月30至31日,江蘇產研院在南京召開一年一度的專業研究所工作交流會。
江蘇產研院黨委書記胡義東主持會議,各研究所分別就過去一年的總體建設進展、戰略規劃研究、標志性成果產出、創新資源引進、人才隊伍建設、平臺設施提升、服務企業績效和治理體系完善等工作進行匯報。
30日晚,與會所長參觀了江蘇產研院新址。在新址會議室,院本部領導、各專業研究所所長分組召開了別開生面的“頭腦風暴研討會”,圍繞如何加強專業研究所人才隊伍建設,如何快速提升研究所技術研發能力、產出標志性成果,如何建設研究所治理體系、提升內部管理能力,研究所發展定位、模式及路徑等議題交流新思想、碰撞新火花。
31日上午,深度感知技術研究所所長岳玉濤、先進能源材料與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周少雄、醫學免疫技術研究所總經理俞逢佳、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進儀分別進行小組討論總結發言,交流了思想碰撞的“新成果”。
院長劉慶做總結發言。他系統闡述了江蘇產研院在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營造產業創新生態方面的具體做法,并重點分析了在產業創新人才生態構建中,“培養人才”的重要意義。
2020年,我國高校研究生擴招超過20%,研究生教育改革恰逢其時。劉慶院長指出,高校擴招的專業及類別與江蘇產研院高度契合,大家應抓住機遇,積極推進與高校的合作,這既是對創新資源的拓展,也是對未來人才培養的探索。他表示,研究所是集萃研究生聯合培養的主要陣地,期待更多研究所加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江蘇產業的需求為課題,以專業研究所和企業研發中心為平臺,以研究所研究員和企業的工程師為合作導師,與海內外大學實施研究生(博士后)聯合培養”,面向產業、面向未來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共同建設“集萃大學”。
會上,劉慶院長重點分享了對研究所發展建設的深度思考并提出了具體要求。他認為,當前,加盟所采取“一所兩制”的運行機制,兼顧了高水平創新研究與高效率技術開發轉移人員的聘用管理;但各個加盟所的改制也是發展必然面臨的重要命題,各所要勇于創新、敢于作為,實質性、規范化推動改革步伐。
“無私是所長最大的管理才能。”劉慶院長表示,將“成就他人、成就團隊、成就企業”放在首位,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他指出,研究所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硬件平臺、人才團隊、核心技術、集成能力以及協同資源,研究所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與高校院所和園區之間的坦誠溝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協同協作,也離不開各所短、中、長期發展目標的兼顧與平衡。
劉慶院長表示,院本部的定位在于戰略研究與布局、重大項目組織實施、創新資源對接、績效評價引導、統籌協調服務等。集萃通過創新體系的打造、創新生態的建設,盡所能為研究所發展提供了好的資源與空間,期待專業研究所能夠厚積薄發,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
“江蘇產研院十周年的目標,是基本建成開放完備、葆有活力和競爭力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和生態。”劉慶院長表示,未來,在全體集萃人的共同努力下,江蘇產研院將打造一流研發平臺、建設一流研發隊伍,探索有效的激勵機制,建立開放的合作模式,努力成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促進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聯系地址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恒園路1號
龍港科技園A樓 (郵編:210038)
聯系電話
人事管理:025-68037586
商務洽談:025-68037528
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將秉承“科技創新,產業報國”的發展理念,重點圍繞激光應用裝備、激光顯示、激光檢測儀器、激光加工、激光與光電子材料等領域,打造國際一流的激光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為激光產業界的創新引擎,為我國激光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 蘇ICP備15017198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南京